与此相伴,我国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逐步展开。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促进中国经济走好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备受瞩目。深化改革广受期许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何深化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各大机构也对此寄予了不少憧憬。
在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两大指标的增长速度尽管一跌一涨仍有曲线波动,但整体平稳过渡,其中制造业投资、制造业增加值都明显回暖,预示实体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升趋势。微观层面的市场情况也印证了数据的反弹。如10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回落,这也表明企业库存的动作仍不明显,原材料的价格因此仍然在低位徘徊。他预计,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弱势震荡状态,持续复苏基础仍要巩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也认为,提质增效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但是这个过程无法运动式推进,只能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分项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工业投资增长18.3%,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86.7%的企业希望政府彻底放开对能源、资源价格的管制。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融资难、融资贵。30.0%的企业选择了完善《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双方权益作为下一步改革应重点突破的领域。课题组建议,应以改革来破除地方保护。一是地方政府承诺经常难兑现。
不少企业反映,经常遇到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政策不能衔接甚至相互打架的情况。加快电子政务步伐,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解决企业稳定预期的关键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改革目前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分配格局,让地方政府有更多并且稳定的收入。课题组建议,当前政府要在提升诚信方面起表率作用,重点在于还清旧账、履行承诺。课题组建议:一是应允许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提高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直至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
课题组建议,首先应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提高审批效率。政府采购存在霸王条款。二是政出多门、关系复杂。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就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对北京、天津、唐山、哈尔滨、无锡、温州、武汉、成都、深圳等城市的1539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通过税收政策、教育培训、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改革,塑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参与审批的多个部门资料不统一、资格不互认,申报企业每到一处都要重新认证、重新准备资料。
关于当前应推动哪些垄断性行业改革的问题,71.2%的企业选择石油天然气行业,54.0%选择电力行业,40.8%选择推动铁路行业,其后为广播与通信行业、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关于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在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方面所起的作用,50.6%的企业认为作用有限,33.6%的企业认为缺位、越位、错位严重,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太多。
第四,地方保护虽有明显改善但仍然较为严重。二是中央一些部门如原铁道部长期拖欠工程款项。其次,应重新梳理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常规经营内容的审批,将部分核准项目改为备案项目,对备案项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存档备查。加快推进对创新影响大、企业呼声强烈的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例如,管理互联网企业的部门多达22个。目前,我国垄断行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大量经验,一些行业改革方案的论证也较充分,可选择部分行业重点推进。
关于当前行政审批中最需要改进的问题,47.7%的企业认为是减少审批层级,明确各级部门审批权限,24.7%的企业认为是提高审批效率,落实限时办结制,其他改进包括减少审批事项,放松管制和增加关于审批标准和流程的透明度。政府保护的手段越来越多,通常采取许可、质检、备案、股本比例限制、优惠政策等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和本地资源,影响跨地区发展企业的产品销售和项目投资。
课题组建议:一是将提升监管能力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招商引资政策中优惠政策、承诺提供的条件很明确,但企业投资之后经常不能兑现。
一是资源能源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非上市公司中,38.8%的企业认为融资的最主要困难是成本高,还有32.9%的企业认为融资和发债审批等行政干预过多以及市场化程度低。
第二,在资源能源价格和垄断行业改革方面矛盾突出。例如,虽有土地招拍挂机制,但很多工业用地的实际配置权在政府手中,企业须先与政府谈定土地出让协议,然后再走招拍挂程序。一是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作用。第三,政府缺乏诚信政策变化频繁,企业缺乏稳定预期是调查中企业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
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将注意力从比数据拼规模造形象转向比服务拼实力促创新。
第三,在市场监管方面,近90%的企业认为政府监管在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监管能力的持续弱化、监管出发点及其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已经成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原因。近三年,企业平均每年向政府申报、审批项目数量为17.67个,企业认为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比例平均为21.2%,一般事项的审批部门平均5.67个,涉及审批程序平均9.40道。
二是核准制、备案制都成了审批制,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新门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效率,企业甚至因此而丧失了好的投资机会。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全文显示。
课题组建议,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三是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二是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放松审批、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建立新型政企关系。如对食品卫生等重要民生领域的监管改革已经启动,应力求在短期内有明显成效。
其次,在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并听取行业和企业的意见。一是行政审批事项多、时间长、费用高、手续繁琐、涉及部门多、程序不科学。
要建立企业申诉渠道,设立政策评估机制。42.2%的企业认为,获取土地等资源最关键的是依靠与政府的关系。
三是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不匹配,《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权益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对等,覆盖城乡和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统筹,影响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并制约了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提高。要集中力量摸清政府拖欠情况,包括被拖欠主体、拖欠事项和事由、拖欠金额、偿还能力等,出台专门政策解决,以挽回政府形象,维护企业利益。
本文由无尽无休网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无尽无休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煤制油替代石油:玩不起的游戏”